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动态新闻> 市区动态
泰兴市社:多核驱动,奏响乡村全面振兴新乐章
  • 信息来源:泰兴市供销社
  • 发布日期:2025-03-14 10:17
  • 浏览次数: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泰兴市供销合作社持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工作,紧抓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多核驱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抓实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改革,锻造“三农铁军”。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支撑和关键要素。一是大力提升电商培训专业化程度。建立健全专业师资队伍,围绕黄桥烧饼、江沙蟹、大佛指银杏、肉渣、禽蛋、香荷芋等6个本土特色农产品量身定制产品网销专业培训。全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综合培训转化率达10%以上。二是持续推进基层社人才培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持续把握基层社负责人能力提升,着力解决基层社经营人才薄弱的问题,扩大经营阵地,拓展经营领域,提高基层社经营服务能力和自主发展活力。三是多措并举加强队伍建设。持续打造“青才班”“尖刀组”特色学习品牌,结合供销社系统发展实际,以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为重点,注重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着力培养一批爱供销、懂经营、会管理、勇创新的青年人才队伍。 

抓牢为农服务创新机制改革,维护农民利益。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是打破发展瓶颈、突破传统局限的关键力量。一是基层建设持续深入。实施广陵、虹桥(新市)、黄桥(横巷)3家基层社存量资产改造提升,拓展经营阵地,提升基层社服务“三农”能力。推动薄弱基层社从恢复农资经营服务入手,积极探索为农服务新路径。二是重点打造区域农服中心。精心打造全市1家区域中心、3家片区中心、58家村居站点“1+3+N”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申报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以500亩以下小农户为重点,为7个乡镇街道32家农户1.37万亩水稻提供耕、种、防、收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三是创新经营模式。在广陵镇,借鉴BOT模式,按照“商服一体”的总体规划,建成集南部片区为农服务中心、农产品商贸中心、苏浙超市于一体的商服综合体。在分界镇,总投入322.55万元,建设2500平方米商业用房,合作共建生活超市,一举扭转分界供销社长期缺少经营阵地的困局。

抓紧科技赋能农业产业改革,激活资源要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数字供销”建设为着力点,以数字赋能提升为农服务水平。一是线上线下相联通。惠农公司形成了“线上下单+线下配送+全链服务”的数字化服务模式,建设测土配肥及土壤检测中心,组织8支“农技员加‘土专家’”农业技术帮扶小分队,服务于全市粮食种植户和400多家种田大户。二是传统现代相转变。全力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稳步迈进,从“靠天、靠地、靠劳动力投入”的生产模式,转变为“可感知、可控制、可预测”的智能化生产模式。惠农公司购入两套高端智能农机装备,覆盖农业生产耕、种、防、收各环节,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三是流通销售相结合。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优势,构建高效顺畅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积极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和寄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交邮快供”融合发展模式,开通3条“交邮快供”融合线路,推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促进城乡物资交流,活跃农村消费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为江苏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上,坚定信心,铆足干劲,泰兴市供销合作社将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切实扛起泰兴供销担当,锚定乡村振兴目标,将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为广袤的乡村大地持续注入活力,书写“三农”事业的崭新篇章,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