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泰兴市供销社
- 发布日期:2025-10-22 15:25
- 浏览次数:
“每一笔财政资金都要花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近年来,泰兴市供销合作社锚定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目标,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将绩效理念贯穿资金使用全流程,通过构建“事前有评估、事中有监控、事后有评价、结果有应用”的管理闭环,让每一分钱都转化为服务三农的实效。
事前精准“画像”,把好资金“入口关”。“项目要不要上、资金该拨多少,绩效评估说了算。”泰兴市社将事前绩效评估作为预算编制的前置条件,重点围绕农业社会化服务、电商助农、农资保障等核心领域,对拟立项项目开展全方位论证。从必要性、经济性、可行性三个维度,对项目立项依据、资金需求、预期效益等进行严格审核,形成“项目立项必评估、绩效目标不达标不立项”的刚性约束。
事中动态“盯账”,筑牢效益“防火墙”。资金花得怎么样,过程监控是关键。泰兴市社建立“预算执行+绩效目标”双监控机制,依托数字化管理平台,对财政资金使用进度、项目实施进展、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实时跟踪。针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等跨年度项目,按季度开展绩效运行分析,对照“服务面积、完成时效、质量标准”等预设指标,及时排查资金闲置、进度滞后等问题并预警纠偏,大大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事后从严“评效”,拧紧责任“螺丝扣”。“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成为泰兴市社资金管理的硬规矩。项目完成后,构建“单位自评+外部监督+第三方评价”的多层次考核体系,既核查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更聚焦服务产出与实际效益。在农业服务项目评价中,通过农户问卷、实地核查等方式,发现农废回收覆盖率未达预期,随即责令相关责任单位整改,并将评价结果与下年度预算安排直接挂钩,科学调整预算编制。
相关负责人表示,绩效管理的深化,让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应持续凸显,泰兴市社将继续推动绩效管理与为农服务深度融合,让财政资金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发挥更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