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动态新闻> 市区动态
创新促动,建强为农服务主阵地
  • 信息来源:泰兴市供销社
  • 发布日期:2025-09-10 09:06
  • 浏览次数:

在全国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全力服务乡村振兴与粮食安全战略的大背景下,泰兴市供销合作社以创新为引领,在保障农资供应、服务粮食安全、探索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成效斐然。

创新集采模式,为农户减负增效。一是精准化农资配供。扎实推进农药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工作,在省定名录内规范实施招标,集中采购22个品种、60.22吨农药,年采购总额1118.23万元,满足了41.01万亩的服务需求。承担农资供应主渠道责任,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强化技术服务,致力扩销增量,年供应化肥 1.5万吨、农药450吨。二是效率化直供网路。依托遍布城乡的基层供销网点与专业农资配送队伍,精心构建“市级仓储中心—乡镇配送站—村级服务点”三级配送网络,实现农资直接送达,减少中间流转损耗,提升配送效率。泰兴市惠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连续五年上榜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春耕农资供应企业名单、省供销合作社农资保供重点企业名单,连续十六年获得泰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评先进单位。三是针对化配供服务。组织8支“农技员加‘土专家’”农业技术帮扶小分队,服务于全市粮食种植户和400多家种田大户,推出“预约配送+田间指导”套餐服务。技术人员随车下乡,在配送农资的同时,依据不同作物生长周期、土壤条件,现场指导农户科学施肥、安全用药。目前,农资直供服务已覆盖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配送时效大幅缩短至24小时内,真正让农户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捷、专业的农资服务。

聚焦粮食安全,多举措保驾护航。一是精准农资供应保障产量。在春耕、“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提前研判农资需求,指导惠农农资公司加大储备力度,积极组织货源,加大采购力度,确保农资供应不断档、不脱销,保障主要作物种子、各类化肥、农药、农膜等主要物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今年春耕期间,全市供销系统储备各类化肥400余吨,农药80余吨,投放复合肥尿素500吨,麦田除草剂杀菌剂30多吨等各类农资商品,确保优质农资足量供应,满足全市农业生产需求,保障粮食种植顺利推进。二是加力提升“两废”回收水平。构建配供回收双线运营机制,依托供销社农资经营网点,建成市级回收中心1个、乡镇(街道)回收站点17个、村级临时回收网点368个,实现回收网络镇村全覆盖。加大“两废”技术培训和宣传推广力度,加快形成农户积极拾捡、网点应收尽收、市级中心集中转运的良性机制,年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693.98万件,约99.14吨,废弃农膜回收利用512.36吨。废旧农膜回收率达92.17%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实现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100%,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守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田间废物不出村,循环利用惠三农”。三是助力土地托管服务粮食生产。健全完善泰兴市市农业社会化服务“1个区域中心+3个片区中心+58个村居站点”三级网络体系,发挥惠农农资公司龙头骨干企业引领作用和泰兴苏合农服公司区域农服中心辐射作用,积极探索基层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农村信用社“三社融合”,把特色突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备的基层社、镇农业园区、种植大户等资源整合,形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化的为农服务体系。开展全托管服务18万亩,半托管服务近70万亩次,保障粮食颗粒归仓,提升粮食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水平。

探索数字化模式,推动农业转型。一是探索数字农资建设。依托惠农农资公司,搭建农资智慧平台,以“智慧大脑”破解供需错位难题,以“极速响应”保障春耕秋收节奏,以“精准滴灌”推动资源集约利用。在惠农农资公司试点建设标准化门店,借助平台严格管控农药化肥“实名购买、定额使用”,既保障农业绿色生产,又为精准监管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实时监测农资供需数据,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分析库存与采购需求,实现农资调配“一网统管”,为农业社会化服务装上“智慧大脑”。二是探索数字农田建设。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曲霞分中心,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田,制定《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指引》,从选种、农药化肥配方、农机作业标准、田间诊断指标、收割标准等多个维度,全面进行优质作物示范生产、降本增收。依托精准农业技术赋能,土地资源实现高效集约利用;智能检测系统动态调控水肥,保障作物生长环境始终处于最优区间;生态化种植模式同步维护土壤健康,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通过技术集成、模式创新与政策撬动,推动农业从“经验种植”向“科学种植”转型,为全市农业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样板。三是探索数字平台建设。依托苏合农服曲霞分公司,引进江苏省总社和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打造的数字供销平台,平台包含可视化种植管理系统、数字农服管理系统、数字农资服务系统。通过数字分析把光温水气土等资源信息进行分析,指导农事生产;通过多光谱遥感分析指导田间水肥药的使用;通过关联农机北斗数据等信息,做到服务数据实时上传,农机作业轨迹实时监测和定位。目前,该平台正在试点实施阶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